这几年闽菜是越来越火了。
单单是看上海高端餐厅里,闽菜的占比也是越来越多。不过说起闽菜,多数人第一反应可能还是小吃:五香卷、扁食肉燕、福鼎肉片 ......
至于对招牌菜式的印象,印象就比较模糊了,毕竟连经典闽菜佛跳墙,都被很多人误认为粤菜呢!
作为八大菜系的一员,闽菜的深蕴可不仅限于此!其中福州菜作为闽菜的核心流派,深藏好吃的精髓。
我们去了好多次福州,这次又来深入探访,在本地老饕的带领下,真正见识了福州菜的惊人魅力。
单说海鲜吧!很多人都知道福建盛产海鲜,但鲜有人提及,闽江同样有各色鲜物让人垂涎。
比如红蟳、甲鱼、江鲈、蚬子 ...... 去繁化简的烹饪,最能突出食材本味的鲜。
闽菜最早起源于福州闽县,以甜酸、红糟、汤品为主,经常带有海鲜的天然鲜甜,少用辛辣调料。后来发展成广义的闽菜,分福州、闽南、闽西三种流派。
还有福州的灵魂红糟(发酵米酒渣)调味,可荤可素,既能搭配猪肉海鲜,也能搭配清淡爽口的竹笋。
独特的酒香与糟香,十足让人上头!
尤其令很多人意外的一点:福州菜的炸,也是登峰造极。
就说招牌的南煎肝、荔枝肉、醉排骨、糟鳗鱼,都是油炸,又各有不同。最特别的,是生炸后浸泡入调味汁称为"醉",汁水四溢 ......
那么今天,我们就和大家一起从福州探起,看看本地好餐厅都藏在哪;去了餐厅点哪些菜,才最能尝到福州菜的精髓?
我们筛选了 5 家风格迥异的餐厅,都是老福州食客们力荐的,没有任何网红游客店。丰俭由人,选哪家都能吃到福州味道的精髓。
不论是出差抑或短途旅行,都可以作为正餐参考。
01
闽食府
几十年不变的正统"老福州味道"
人均:150+ 元
这家开业几十年老酒楼式的福州菜馆,深受当地老饕朋友们推崇。烹调水平在线,调味、出品都是标准的福州风格。
而我作为外地人口味,虽然没有被道道惊艳,但感觉它好吃下限很高,很适合作为了解福州味道基准的第一家餐厅。
必点的是这道福州菜经典冷盘白蜜螺,焯过水的黄螺肉趁热拌入蒜末、白糖、酱油等调料。 "白蜜"在福州菜的烹饪中指白糖提鲜,最后淋上香油增香。
螺肉脆嫩弹牙,调味清淡,以白糖调动突出黄螺本身的清甜与海洋风味,非常能彰显福州菜以鲜甜为本味。
香油田鸡,非常能代表福州菜风格的一道。"香油"并非我们一般理解的芝麻油,而是指油炸工艺与酱汁交融的油润感。
裹糊油炸锁住田鸡的汁水,肉质细嫩如蒜瓣,轻轻一抿就能脱骨;香气以蒜香主导,带点咖喱粉的深邃尾韵,吃一口油香润泽而不腻,又有干香成就的外酥里嫩。
榕城柯豆腐(也称"炣豆腐",福州话读作" Ko ",指小火慢炖),福州人擅长文火慢炖的工艺、食材混搭的精髓,都能在这道家常菜里尽展。
猪油打底,鲜海蛎、干蛏子、干贝等一众海味与草木灰点卤的传统老豆腐同炖,勾芡成浓厚的羹状。出锅前再撒一把猪油渣、点些许白胡椒粉。
豆香为底,与海味与荤油共构咸鲜醇厚,是温润妥帖的家常味。
家炖带鱼,看似只是用酱油葱姜蒜简单清蒸,但仔细瞧瞧,上面还铺着黄花菜干、香菇干。
一翻过来,嘿!底下还藏着五花肉片呢。
家炖是福州很特色的烧鱼方法,一点老酒一点糖,干货与鲜物、海陆食材双拼,混搭出更滋味丰厚的鲜度。
糟菜炒粉干,福州下辖闽清县的特色。
糟菜是芥蓝用青红酒糟腌制发酵而成,带着酒香与微酸;与闽清茶口粉干同炒,粉干纤细但炒出来却非常劲道,糟菜又让炒粉干有了咸鲜的基底和开胃的酸香,很能品尝到福州人偏爱的"糟香"风味。
甜食芋泥,也是必点。是由福州特产的槟榔芋蒸透后剔除粗筋,手工压成细腻绵密的芋泥,再混着猪油白砂糖调制而成。
从摊头小吃到传统宴席,芋泥可谓亘古不变的经典甜品。
好吃的标准无非是:芋泥够不够细腻,猪油香气与甜度结合得够不够润泽不腻,这里的出品就非常标准,一口满足!
02
京门火锅
火锅店里卖炒菜,隐藏版"大哥食堂"
人均:200+ 元
开业二十余年的江湖神店,据说早年间是福州知名的"大哥食堂"。别看店名是火锅,这里做得好一手传统福州菜。
若要福州人选一样夏天的淡水鲜物,闽江里的黄蚬子算得座上宾。
闽江富含沙流,多浅水区域,自己下江就能捞到,因此价格算不上矜贵。
但好品质的黄蚬子就少了,外壳是鲜亮的黄褐色,肉质肥满到要从金壳里溢出。
这道拌黄蚬子,烧 5 秒就出锅,简单用虾油老酒一拌,就是炎炎夏日里最鲜嫩多汁的一口。
福州菜经常使用红糟(发酵米酒渣)调味,赋予菜肴独特的酒香与红润色泽,红糟鳗鱼是其中的经典名肴。
鳗鱼肉质厚实的中段用红糟腌渍,带着特殊深邃的糟香;挂糊炸成厚实酥脆的屏障,保护着内部充柔嫩的鳗鱼肉,才得以咬开后肉汁四溢。
福清蛏滑汤,福州特色的海鲜汤羹。
肥嫩的蛏肉为主料,摔打出蛏肉的胶质,裹上地瓜粉,借淀粉与高温,凝成一口外表柔滑又富有韧劲的蛏滑。
汤底简单但滋味足,鸡高汤 + 蛏原汤,撒点香芹段和白胡椒粉就能调动整体的鲜度。
有些店还会汆上切成薄片、轻微发酵的本地笋,发酵带来的明亮酸香,更衬得出蛏肉的鲜甜。
醉排骨,是吃福州菜必点的酸甜香气扑鼻的"醉人"冷热菜。
"醉"并非包邮区的酒腌,而是炸好的排骨趁热倒入酱汁中翻拌,高温使排骨"醉吸"料汁,风味瞬间渗透。
炸好的带骨肋排裹着酸甜带蒜香的浓郁酱汁,对福州人而言,咸甜交织就是最适口的下饭菜。
糖酒芥蓝,福州炒菜里很传统家常的一味,但绝对震撼外地人!
用福建鼓山老酒做底味,这种酒除了糯米和红曲,还加入了药白曲(当归、川芎等 60 多种中药材),酒液要经过 3-5 年的陈酿才上市。
炒出来的芥蓝带着微妙的药香,因此福州人又加入了大量白砂糖做制衡,让一道素菜吃起来余味相当悠长。
03
井禮 · 山海宴
食材精、摆盘精,升级版新闽菜
人均:400+ 元
如果想吃更优择食材、更精细烹调的闽菜,价位段上移,这家山海宴带着不少对烹饪细节的把控,出品的确不俗。
南煎肝,福州菜酸甜口四大金刚之一,猪肝先高温快炸定型,再入锅裹上福州老醋调制的酱汁。
通常吃到的版本会挂着更稀、更偏酱油番茄色的酱汁,这里的出品炸得更深,汁水收得更干净利落,降低了酸甜度,吃起来偏浓油赤酱感。
出锅前淋入一点灵魂麻油,不少小馆子都已忽略了这个步骤,导致香气层次差一截。
不过原本炒在南煎肝里的洋葱,换成了生紫洋葱在盘底做装饰,有点画蛇添足。
封糟鳗,也和(前面介绍过)一般店里的红糟鳗鱼不一样。
红糟腌制后的鳗鱼去刺,压成紧实的鳗鱼肉糕,烹熟后切片冷吃,酒香和糟香更能渗透到鱼肉的每一丝纹理。
淡糟香螺片,同样是展现福州菜"糟香"精髓的一道经典。
好吃要义一定是食材,这里用的是现活的红螺,螺片脆嫩鲜甜,淡淡一点红糟提味,最能突显螺肉本身的鲜甜与红糟相得益彰。
荔枝肉,原本是猪瘦肉(里脊最佳)挂糊油炸后,红糟或番茄酱调酸甜汁,炸后的肉块卷曲如荔枝,吃起来也真似隐隐带着荔枝一般的香甜。
这里换成黑毛猪五花肉,炸得火候好,咬开润泽但不肥腻,颜色也调得橘红亮丽,馋人极了。
一盘炸物吃到餐末温度回凉了,依然保持酥脆,功底不俗。
可惜放在干冰上烟雾缭绕地呈现,审美略显过时。
太平面,福州特产手工面,细如发丝,水里汆烫几十秒就熟,口感不粘不糊,柔韧顺滑。
原本太平面是配着两颗鸭蛋一起食用的,福州人的生日、逢年祭祖、远行都会用这语言谐音,寄托美好祝福(以"压乱"对抗无常,借"长命"寄托希冀)。
这里用无花果根做汤底,带着馥郁甜润的奶香,配着红糟猪手、鹌鹑蛋,调味至简,却吃得到太平面其含义之深(平安即福,长寿为愿)。
炒白粿,口感和年糕近似,但和年糕的区别在于用的是粳米捶打而成,口感更柔韧绵滑。福州人便好做成荤素结合、山海之味相融的风格。
瘦猪肉、牡蛎、香菇、花菜、胡萝卜炒出来的白粿外层微焦软滑,内里弹牙筋道。
瘦肉的荤香、牡蛎的嫩、香菇的鲜、花菜的脆形成多重碰撞,是最朴实落胃的家常菜。
福鼎芋泥丹阳糯米饭,芋泥也与一般餐厅的出品不同。
顶上铺着薄薄一层丹阳糯米饭(谚曰:酒米出三阳,丹阳为最良),下面埋着芋泥,猪油和白糖都下得克制,吃起来更清甜不腻,也更符合现代饮食习惯。
04
鱼仙楼
小众食材多,很野很上头
人均:180+ 元
若说前三家都还算传统福州菜,这家主打鱼鲜的馆子,从食材到调味,就更大开大合野性多了,是本地人才知道的小众宝藏味道。
乌鱼胗、巴鱼、蜞乳、流蜞、大龙趸头、血带鱼 ...... 明档选菜一眼望去,简直没几个认识的鱼货。不少食材来自福州下辖的连江县,是老板的老家,他有一手货源。
椒麻乌鱼胗,若是熟悉台湾菜或常吃日料的朋友们,应该有吃过乌鱼子,而乌鱼胗则是乌鱼的胃,吃起来和鸡胗类似,外表脆滑有嚼劲,更多一层鱼鲜味。
用干辣椒、泡椒、青花椒调制的香料油淋在开花刀的乌鱼胗上,酸度和辣度都很有层次,连盘子的莴笋都被浸透了鱼鲜,着实酸爽开胃。
韭菜花炒流蜞,点单前老板还贴心地提醒:吃过流蜞吗?别点了不敢吃呀!
这形如多足蜈蚣一般的细长虫,不敢细看,明明已经炒入盘中都怕它突然复活蠕动。
其实流蜞是环节动物,栖于闽江口咸淡水交汇的泥沙中,被渔民们誉为"江中冬虫夏草",夏日正是肥美的时候。
流蜞味鲜,口感有点类似鳗鱼苗,但肉感更肥厚,鲜度也更浓缩,还带点莫名的野味感。
与韭菜花这样强风味的蔬菜一同爆炒就能压制那一股子野性的风味,鲜得出类拔萃。
石鳞溪螺汤,两味食材都是福州人常吃的,但这个汤品搭配却是店里的原创。
生长在石头缝里的石蛙(如今食用的都是养殖的),与闽江支流里的溪螺一同清炖,石蛙带皮,弹韧到富有生命感,肉质细嫩滢柔。
溪螺壳薄但肉少,让汤底成清浅的微绿,又带着甜感,山野的醇厚 + 溪流的清鲜,是适合夏日的清爽感。
05
山石酒馆
惬意酒馆,小酌福州本土精酿
人均:100+
吃得意犹未尽,还想来转场来点儿下酒菜?这家炭火烧烤店就是二场小酌的优选!
虽然主打烤串,但是热炒小菜都做得颇有心思,有不少店内自创的混搭菜式,都带着福州菜的底蕴与巧思。
这里是福州最早的本土精酿厂牌山石麦啤旗下的小酒馆,近年拿过不少奖项,可以喝到众多有趣的原创啤酒。
炭火干炙酸辣猫爪菇,又叫珊瑚菌,是武夷山特有的野生菌。
炭火炙烤出焦香气后,再和大蒜彩椒一同爆炒,酱汁调得够酸够甜够辣,吃起来相当过瘾。
一夜埕鲳鱼干,福建作为金鲳鱼养殖大省,渔民传统的保鲜方式,是把金鲳放入陶罐盐渍一晚,提升紧实度。
这里把一夜埕后的鲳鱼炭烤,鱼肉质感介于鲜鱼与咸鱼之间,鲜弹如同蟹肉,但油脂感却更显丰润,呈现咸鲜柔韧的独特风味。
卤牛杂也做得讨巧,原本的福州卤味偏甜口,是那种对于福州人很下饭的"咸中回甜"。
这里把卤过的牛杂再炭火上烤,更填一重烟熏火燎的香气。再配上类似 chimichurri 的蘸酱(阿根廷青酱,青椒、大蒜、香草料切碎调制),明快的酸和带着绿意的微辣,让牛杂更清新爽口。
炒泡面就是福建全民喜爱、从街头小摊到热炒大排档都有的 comfort food!
这里炒得够干爽利落,盘底没有多余的油感,腾着十足的镬气上桌,是喝了酒谁都想夹一大筷子的香喷喷碳水。
店内自制啤酒里,我们最喜欢橄榄西打,用福州特产的檀香橄榄与苹果西打酒调制。
不像普通的苹果西打容易甜腻,这里入口先是苹果清爽果酸为主导, 接着橄榄的微咸与青涩浮现,伴随淡淡草本香,尾韵橄榄回甘与苹果酸交织。
咸鲜中带着清透的酸甜凉感,不知不觉连喝几杯下肚。
这次的福州好吃餐厅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。福州本地人们还有哪些推荐?欢迎评论区安利给大家~
之前我们还写过福州小吃合集
所有餐厅地址合集在这里⬇️
文 / 图 - 邱天 编辑 - +7
后期 - 大桴 设计 - 猪弟
特别鸣谢八大、娜姐,陪吃陪逛答疑解惑,
对本文提供大力帮助!感谢小李分摊热量❤️
华亿配资-股票配资首选门户网站-杭州股票配资网-按天十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